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6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儿童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陶 媛* 赵 猛 桑广宇

所属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PDF

摘要

目的 以6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MSI)儿童为例,分析此类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为该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MSI患儿,均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结果 60例MSI患儿感染部位占比最高为眶下间隙,其次是咬肌间隙、颊间隙。本次共分离病原菌株10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7株,革兰阴性菌46株,真菌3株。革兰阳性菌中排名前三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64%)、表皮葡萄球菌(15.09%)、溶血性链球菌(11.32%);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三为肺炎克雷伯菌(17.92%)、普雷沃菌(14.15%)、铜绿假单胞菌(6.60%)。 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耐药率偏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耐药率偏高;溶血性链球菌对头孢噻肟、红霉素耐药率偏高。结论 MSI患儿感染部位以眶下间隙、咬肌间隙、颊间隙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临床需根据感染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采取相关治疗。

【关键词】颌面间隙感染;儿童;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耐药率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4.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