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估时,采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1月期间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8、92例。将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并纳入多因素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脑梗死病史、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NIHSS评分≥5分患者占比与预后良好组比升高,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均于预后良好组升高;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得出,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在于脑梗死病史、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IHSS评分≥5分、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值=3.327、10.186、1.818、1.527、1.384、1.510)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而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呈正相关(r=0.598、0.712),mRS评分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呈负相关关系(r=-0.502、-0.495)(P<0.05)。结论 脑梗死病史、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IHSS评分≥5分、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厌素,临床可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患者进行密切关注,临床可早期对患者进行NIHSS、mRS评分评估,以早期发现神经功能的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4.7.007
罕少疾病杂志
第31卷, 第 7 期
2024年07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