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双低剂量技术在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刘 利 计一丁* 张亦弛 迟 婧 尹胜男 丁 宁

所属单位: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影像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能量头颈部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1年5月间本院102名因头颈部血管疾病行头颈部CTA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CD、DLD两组,CD组行常规剂量扫描,DLD组行双低剂量扫描;分别对两组图像行MIP、VR、MPR、CPR、双能量去骨去钙化等后处理,用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选取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和大脑中动脉M1段测量血管的噪声、SNR、CNR,记录2组患者的x线剂量参数,包括CTDIvol(mGy)和DLP(mGy·cm),计算其有效剂量ED(mSv),计算2组患者的碘摄入量I(mg),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组与DLD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均能满足诊断的要求。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17、0.825)。2名医师对2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2、-0.283,均P>0.05)。CD组与DLD组图像各层面血管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5、0.689、0.906,均P>0.05);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血管噪声、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30~1.842,均P>0.05);颈总动脉起始部层面CD组噪声大于DLD组(t=2.855,P<0.05),SNR、CNR小于DLD组(t=-4.959、-5.041,均P<0.05)。DLD组患者CTDIvol、DLP及ED较CD组分别降低36.9%、35.3%、35.2%(t=186.138、37.753、37.753,均P <0.05)。DLD组患者碘摄入量较CD组降低57.1%(10.5g VS. 24.5g)。结论 双低剂量双能量头颈部CTA扫描技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


【关键词】低剂量;双能量成像;头颈部CTA;虚拟单能谱

【中图分类号】R3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0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