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头颈部
个体化经颅磁治疗产后抑郁的脑影像研究*
作者:李想1 王洋涛2 孙传铸2 齐顺2,3 饶阳2 刘欢4 田萌5 穆允凤6,*
所属单位:1.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信息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48) 2.陕西脑控脑科学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3) 3.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4.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5.陕西省中医医院米氏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03) 6.陕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病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PDF摘要
目的 产后抑郁症 ( 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属于抑郁症的一种亚型,不但严重影响家庭及工作的正常运行,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念。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更深一步了解了PPD脑损伤的机制,即前额叶-脑岛-杏仁核环路的异常代谢活动可能介导了PPD的发病。最近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节疗法对耐药性抑郁症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可能是临床快速治疗PPD的有效疗法。本研究拟明确个体化靶向(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PPD的临床疗效与脑影响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32例个体化经颅磁治疗前后的PPD患者(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并与32名健康对 照的脑影响进行比较,并基于体素的镜像同伦连接性分析(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 VMHC)治疗前后患者大脑半球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 发现经过TMS治疗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等与大脑半球间/内的功能连接均发生变化,特别是PPD患者在经过rTMS治疗后额叶、 脑岛、杏仁核等脑区减少的镜像同伦连接性在治疗 后表现出重组。此外,在rTMS治疗后左右脑岛之间连接性的增加与EPDS得分的降低显著相关。结论 我们的结果揭示了人类大脑半球间/内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导致PPD的关键因素,并为rTMS高效缓解PPD的病理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产后抑郁障碍;镜像同伦连接性; 经颅磁刺激;静息态核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9.007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1卷, 第 9 期
2023年09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