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骨骼肌肉
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探讨ADC值及FA值与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间的相关性*
作者:徐安琪 原子扬 贺顺岭 王存强* 顾韵泽
所属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磁共振科 (河南 新乡 453100)
PDF摘要
目的 通过MRI表现与椎体压缩骨折外伤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寻找椎体损伤后骨折区及水肿区恢复变化规律,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推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5~65岁女性明确外伤时间患者3例。根据受伤时间分为8个时段,连续进行磁共振动态扫描检查,脊柱线圈 TSE 序列,常规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扫描,轴位T2WI、DTI扫描,监测观察受伤椎体骨折线区、水肿区及相邻正常椎体的ADC值及FA值。结果 骨折线区在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后10~30天时,与骨折发生后60~90天时ADC值有明显差异(P<0.05);在骨折发生后0~30天时,与骨折发生后60~90天时FA值有明显差异(P<0.05);椎体受伤后150天内,骨折线区ADC值及FA值与正常区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骨折发生时骨折线区ADC呈高信号,随着时间增加,骨折线区ADC值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整体数值高于正常区;骨折发生后骨折线区FA值随时间持续缓慢上升,但总体低于正常区FA值。水肿区在骨折50天内与骨折90天后ADC值具有明显差异(P<0.05);骨折40天内与骨折90天后FA值具有明显差异(P<0.05);骨折超过90天后,水肿区ADC值及FA值均与正常区无明显差异(P>0.05)。水肿区的 ADC 值缓慢上升约1月后持续下降,最终趋于正常;FA值随骨折愈合过程的进展持续升高,逐渐与正常区FA值接近。结论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指标ADC值和各项异性指数FA值,可以为推测椎体损伤时间提供重要依据,为椎体判断受损时间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腰椎;压缩性骨折;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中图分类号】R683;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6.052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1卷, 第 6 期
2023年08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