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胸部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肺孤立性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 楠1 田 冰2 田晓娟2 乔 英2,*
所属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山西太原 030001)
PDF摘要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参数在肺孤立性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回顾性连续纳入孤立性肺结节58例,于手术或治疗前行双期双能CT扫描,58例肺结节均有病理结果。基于双能CT碘图和有效原子序数图,对病灶及周围肺组织进行碘浓度(IC)及有效原子序数(E-ff Z)的定量测量,IC采用标准化碘浓度(NIC)。将以上定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在肺良恶性两组之间进行组间比较。受试者曲线特征(ROC)评价诊断实验准确性。结果 58例肺结节中,43例恶性结节,15例良性结节。对于结节内部,动脉期NIC在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高于良性组,静脉期NIC与平扫E-ff Z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良恶性结节邻近肺组织灌注的影响,动、静脉期病灶侧IC、E-ff Z及对应差值在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周围肺组织灌注动脉期两侧差值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光谱CT参数在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双能CT;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肺结节;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2.025
中国CT和MRI杂志
第21卷, 第 2 期
2023年05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