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胸部

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比较研究*

作者:肖东健1 林玉琳2 岳 鑫1 刘丹妮1 王素丽1 郭鹭鑫1 蔡小萍1 康江河1,*

所属单位: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 (福建 厦门 361004) 2.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磁共振室 (福建 厦门 361004)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以突发性胸痛为主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的夹层动脉瘤破口检出率为37.7%,MIP、CPR、MPR、VR、SSD的夹层破口检出率分别为0.0%、46.2%、69.8%、65.1%、39.6%。最终97例能明确显示夹层破口,夹层破口的检出率为91.5%,9例因破口直径太小、升主动脉根部伪影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等原因而显示欠佳。MPR、CPR、VR对夹层破口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SSD与MIP(P<0.01)。MPR、VR对Ⅰ型、Ⅱ型的检出准确率相对较优,而CPR、MPR对Ⅲ型的检出准确率也呈现出相对更佳的综合特点。结论 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对优势,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其中MPR操作简单、对夹层破口的显示能力强及准确分型,可作为首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破口;图像后处理技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