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骨骼肌肉

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及MRI表现

作者:傅 晗 赵云超 李琼慧 郑 霞 游玉云 程 静 董 宇*

所属单位:昆明市中医医院影像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介入性药物灌注治疗效果及磁共振(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介入性药物灌注治疗的48例(58髋)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治疗前行视觉模拟法(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及MRI检查,依据MRI检查结果进行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骨髓水肿分级、关节腔积液评估。患者治疗结束后再行24个月院外随访,并于患者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VAS、Harris评估及MRI检查。对比ANFH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点VAS、Harris评分和ARCO分期、骨髓水肿分级、关节腔积液分级差异。结果 ANFH患者Harris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而VAS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FH患者治疗期间ARCO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FH患者治疗后24个月骨髓水肿分级Ⅰ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FH患者治疗期间关节腔积液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性药物灌注治疗ANFH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髋关节功能,同时通过MRI可以动态观察介入性治疗后不同阶段的骨髓水肿情况。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介入治疗;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3.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