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胸部

超声造影、MRI及血清学检测在评估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霞 赖瑾瑜*

所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 东莞 523059)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学检测在评估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38例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的超声造影、MRI、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分析各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以及其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 超声造影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血流分级为Ⅱ~Ⅲ级、灌注顺序为皮质部向门部、超声声晕不规则不清晰、超声增强不均匀、边缘无放射状增强的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RI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块短长径比值小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 A 1 2 5 、CA153、CEA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RI(Kappa=0.859)、超声造影(Kappa=0.708)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CA153(Kappa=0.43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中等,CA125(Kappa=0.245)、CEA(Kappa=0.155)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低。超声造影+MRI+肿瘤标志物(Kappa=0.984)与病理诊断几乎完全一致。结论 超声造影、MRI对小于40岁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诊断效能较低,多种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造影;磁共振成像;肿瘤标志物;腋窝淋巴结转移

【中图分类号】R445.2;R7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