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析螺旋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脏囊性病 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比CT和MRI检查结果,同时对 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CT检查肝脏发育性囊性病变率88.89%,炎性囊性 病变率83.33%,肝脏恶性肿瘤囊变病变率91.43%分别低于MRI检查的100%、95.83%、97.1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肝脏囊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3.18%、特异性为95.83%虽明显高于CT检查的79.55%和79.1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和MRI均能有效诊断肝脏囊性占位,且准确率均较高, 但核磁共振诊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更高,对肝脏囊性病变更适用。
【关键词】螺旋CT;核磁共振;肝脏囊性病变;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1.019
前言
肝脏囊性病变包括肿瘤坏死囊性病变和非肿瘤囊性病变,早期给予有效的诊断措施能提高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准确性,对保障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积极作用[1]。螺旋CT(CT)和核磁共振(MRI)作为主要诊断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本研究对肝脏囊性占位患者分别给予螺旋CT和核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详情见下文。
罕少疾病杂志
第27卷, 第 1 期
2020年01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