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不同起搏部位对植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高阳 袁俊强 杨贵宝 鄢 迪

所属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河南 信阳 464000)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右室心尖部(RVA)、右室流出道间隔(RVOTs)两种不同起搏部位对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150例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根据不同起搏部位分为A组(68例,植入部位为RVA)、B组(82例,植入部位为RVOTs)。起搏器植入前后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射血 分数(LAEF)及血浆脑钠肽(BNP)监测数据,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植入后3、6个月及B组植入后1、3、6 个月LVEF、LAEF依次明显升高(P<0.05),A组、B组在植入后3、6个月血浆BNP水平依次明显下降(P<0.05);而植入后1、3、6个月B组LVEF、LAEF明显高于A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植入后随访6个月内,A组、B 组均有房颤、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病例出现,但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RVA比较,RVOTs起搏更有助于左室、左房射血功能恢复,对心功能的影响更小,更适合作为首选起搏点。

【关键词】起搏部位;起搏器植入;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1.007

前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患者经起搏器植入治疗后症状得到了较理 想的改善甚至消除,心脏起搏植入技术已成为维持患者心率、挽救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然而,随着起搏器植入经验的积累,其所带来的问题也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热点,如起搏部位的选择。右室心尖部(RVA)为常规部位,易于导线定位,且固定效果好。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1-2]指出此部位起搏易引起心脏激动顺序紊乱,继而诱发心室功能损伤甚至引发房颤、加重心衰。另一起搏部位右室流出道间隔(RVOTs)为心室最早激动的部位,可获得相对正常的心理性激动顺序,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其治疗效果优于RVA[3-4]。基于现有研究背景,本研究进一步回顾分析上述两种起搏部位对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相应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