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论著-头颈部

PDT、IPL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差异分析

作者:邓 涛 代 涛 裴会乐

所属单位:邓 涛 代 涛 裴会乐

PDF

摘要

目的 比较PDT(光动力)、IPL(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本院40例采用PDT治疗的鲜红斑痣患者为PDT组,同期选择40例采用IPL治疗的患者为IPL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随访1~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皮损区域恢复情况,并比较针对不同皮损类型的治疗效果。结果 PDT组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IPL组57.5%(P<0.05);PDT组中的女性有效治疗率88.89%,显著高于IPL组56.0%,皮损类型中的粉红型治疗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IPL组52.38%(P<0.05)。其他类型的皮损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疼痛率100.0%,但PDT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7.5%,与IPL组5.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IPL均能改善鲜红斑痣,但PDT针对女性、粉红型鲜红斑痣的疗效优于IPL,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整体效果较好。

【关键词】光动力学治疗;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0.02.027

前言

  鲜红斑痣又名“葡萄酒样痣”,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畸形所致,属血管畸形类疾病,一旦出现鲜红斑痣很难自行消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颜色加深、皮损增厚,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片状红斑,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现激光、光子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PDT较其他激光治疗法,不同类型的皮损均可得到有效治疗,IPL则则具有穿透深度、多脉冲等优点,同样广泛运用于临床[2]。本研究通过比较PDT和IPL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现总结如下。